时间: 2024-06-11 23:21:14 | 作者: 电动叉车
常报全媒体讯 日前,我市首台装有信息化监管系统的叉车正式亮相。记者看到,在叉车机身上设置了中控设备,即黑匣子,其中包含身份识别模块、GPS定位模块、安全距离预警模块和人机互动模块,叉车的前左、前右、侧左、侧右和正后方都安设了雷达预警模块。市质监局特设处副处长王乾和记者说,这些中控设备的端口与常州市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信息化安全监管工程的终端相连接。若发生故障或超出预警范围,监管平台上立马就会报警,可有效防控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事故的发生。
我市目前有注册叉车14184辆,使用单位达6000多家,仅长江贸易中心就有注册叉车118辆。据介绍,目前,全国各地在叉车管理上都会存在六大问题:一是叉车作业人员未经专业培训无证操作,违规上岗、违章作业;二是叉车未及时办理检验和使用登记手续,逃避监管,存在比较大安全风险隐患;三是叉车事故多样、多发,难以预防和避免,事故后果严重;四是叉车流动性强,容易将其作为长距离运输或物料转运设备;五是行驶尤其转弯过程视线盲区大;六是监管难度较大,必须依赖监察人员现场检查,监管无法落到实处。因此,只有用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才能改变监管职能部门疲于安全检查和处罚的现状。
由市质监局承担的常州市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信息化安全监管工程是2018年度常州市创新社会治理重点项目之一。据市质监局副局长金国祥介绍,建立叉车信息化安全管理系统,可实现四大成效:叉车身份识别,有资质的人员驾驶已使用登记的叉车,拒绝非法使用;利用GPS定位,对车辆运行轨迹进行后台监控,实行“电子围栏”式管理;通过安全距离预警,避免视线盲区导致的恶性事故;建立叉车大数据进行预警分析,将叉车信息化监管落到实处。
8月1日起,市质监部门将以首台“全信息”叉车为样本,在长江贸易中心和凌家塘贸易市场展开叉车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试运行。在此基础上,逐渐完备信息化安全监管系统的各项功能,并根据各辖市区特定种类设备安全监管部门的真实的情况,适时向具备条件的物流场所、工矿企业、游乐园区进行推广。
市质监局局长孙如山说,叉车信息化监管工程,力争实现安全管理有制度、责任落实有主体、人员操作有规程、车辆运行有监控、安全提醒有保障,为全国叉车信息化监管提供切实有效的“常州模式”。
据了解,市质监局2014年首创119电梯应急救援模式,3年内电梯困人故障下降了38%。这一模式先后获常州市“创新社会治理重点项目”一等奖和“中国政府应急管理信息化创新奖”;2015年实施了“常州市气瓶二维码信息化安全监管工程”;2016年扩展了“电梯可追溯大数据监管系统”;2017年建成了“常州市特定种类设备预警监测和应急指挥中心”。
日前,我市首台装有信息化监管系统的叉车正式亮相。记者看到,在叉车机身上设置了中控设备,即黑匣子,其中包含身份识别模块、GPS定位模块、安全距离预警模块和人机互动模块,叉车的前左、前右、侧左、侧右和正后方都安设了雷达预警模块。市质监局特设处副处长王乾和记者说,这些中控设备的端口与常州市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信息化安全监管工程的终端相连接。